5月24日晚,永利贵宾厅官网财知道社团书香气读书会邀请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迎新研究员在教10C 418报告厅作了“儒家思想真谛新探”专题报告。读书会会员70余人聆听了报告。
李老师从不同的层次向同学们介绍了儒家传统文化。第一个层次是对“道“的追寻,道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礼记》中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正所谓“贤者在上,能者在位”,一个“选”字,道出社会制度的公平合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契合,如社会福利与维护正义、男女有别而平等、按需分配、劳动光荣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深厚,纵然时代变迁,我们总是能从这些文化中获得与时代相贴合的思想精髓。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孔子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如《颜渊,季路侍》中,子曰:“盍各言尔志?”。字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道:“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其次是天下之道与个人之道的关系,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耻焉;邦无道富且贵耻焉”。子曰:“直则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所欲从之,未由也已”。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从以上典籍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将传统美德践行于日常生活中,这也正是孔子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对的“德”的阐释,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德是对道的效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第三个层次是对“仁”解读,“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一种爱,教人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人的良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仁是一种敬畏,“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仁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刚毅木讷,近仁”。第四个层次是对“善”概述,这也是儒家的主要思想概念。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孟子的性善论,实际上是人性向善,善是良能良知,不学而获,不虑而有,即人之四端,“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羞耻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而王阳明的心学世界,则是对孔孟“仁”的实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最后,李老师给大家纠正了一些被篡改和误解的儒家文化。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本来意思是儿女结婚时不告诉自己的父母,不尊重长辈,没有尽到晚辈应尽的义务,不配做父母的后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明德”、教人亲力亲为和实践,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君子必慎其独也”,它意思是,君子要有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见解。还有对“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学而实习不亦说乎”等进行了正确的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延绵千年,经久不衰。它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土壤,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底色。任何思想、制度、道德、价值观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片土壤的孕育。通过本次报告,激起大家阅读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热情,能够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养料,不断地完善自我,成为有文化底蕴,有文化厚度的当代大学生。